五臟相關學說可否替代五行學說第 9 頁
中醫現代化需要以五臟相關學說取代五行學說
五行思維已經影響了人們對中醫核心內容的理解,五臟相關學說立足于中醫理論的特點,既包含五行學說和中醫臟象學說的合理內容,又盡力吸取現代自然科學方法論的認識。五臟相關學說保持了五臟配屬結構,包容了五行的關系模式,最大限度上保持中醫理論的完整性。
為什么提出五臟相關學說取代五行?其重要原因是有明顯缺陷的五行思維已經影響了人們對中醫核心內容的理解。中醫理論現代化,基本要求是邏輯清楚,思維理性,理論自洽。五臟相關學說立足于中醫理論的特點,既包含五行學說和中醫臟象學說的合理內容,又盡力吸取現代自然科學方法論的認識。其方法學特點是:
1.在實踐的基礎上保留五的配屬系統。人體五臟系統的劃分是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并非為配屬五行而分成五類,故五臟相關學說保留中醫五臟系統的結構。
2. 以系統和結構的觀點認識五臟的相關性。五臟相互聯系,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事物普遍聯系觀點的體現,其聯系的特點可以借助系統科學和結構主義的認識來闡明。
3. 氣血陰陽為五臟相關的信息單元和控制因子。五臟相關聯的基礎不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屬性,而是人體氣血陰陽等物質與功能相互影響的結果。
4. 證偽與證實相結合,以“癥狀一病機”的邏輯認識五臟關系。中醫對五臟關系的認識,是從宏觀的癥狀中分析病機,從病機中得出臟與臟的相互影響模式。現代實驗手段暫只能起參考作用。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