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藥發展
中醫視點: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藥發展 周馳 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101智庫
2015年以來,“互聯網+”、“+互聯網”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行業熱詞,李克強總理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將“互聯網+”上升到國家經濟產業發展的層面,為眾多傳統企業的變革轉型指明了方向。醫療領域屬于傳統行業,但隨著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作為傳統行業的醫療領域的陣地,也被逐步攻破,市場上為了滿足不同需求催生出很多相應的移動醫療產品,如提供掛號服務、醫生咨詢、醫生助手、患者社區、慢病管理、用藥助手等都從某一個方面介入,可以說目前除了涉及遠程診療環節外,絕大多數領域都有相應的移動醫療產品提供服務,這些產品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些現實問題,很多產品受到了百姓的認可,但與其他行業相比,發展仍明顯地比較緩慢和平淡。
未來醫療發展的趨勢,行業內可以用3個P來概括,個性化(Personalized)、更加準確(Precise)、更注重預防(Preventive)。作為祖國醫學的瑰寶,中醫藥在三個方面都有優勢,中醫藥如何在當今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做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實際上是擺在中醫藥人面前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國家對中醫藥與互聯網相結合高度重視。今年8月召開的第二屆中國中醫藥信息大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指出,要大力發展“互聯網+中醫藥”,為民眾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中醫醫療養生保健服務。但由于醫療領域本身受政策影響較大,在中醫藥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過程中,有的政策對于中醫藥與互聯網結合仍有不相適應之處,有的方面還需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因此,就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藥發展,筆者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是積極制定適合中醫藥與互聯網結合發展的中長期配套政策。
互聯網醫療之所以發展緩慢,與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修改有密切的關系,要積極探索適應互聯網醫藥發展的政策配套方案,政府最終應做到明確方向,做好服務,積極鼓勵與正向引導社會各種主體積極參與。
二是注重新形勢下對于跨界人才的培養。
跨界不是簡單的一個“跨”字,而是跨出來后如何更好地和之前的做到真正的融合。中醫藥領域目前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是,嚴重缺乏既熟悉中醫藥,又了解互聯網的復合型人才。致使市場上占據主流影響力的醫療類項目,多半為非專業人士。注重中醫藥人才自身的復合型培養,有助于中醫藥的發展不被時代拋棄,做到真正的與時俱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