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中醫經驗: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林偉 時樂 江蘇省儀征市中醫院
咳嗽一癥,為兒科最常見的肺系疾病之癥狀,四診合參,其病因病機多端,故治療各異。江蘇省儀征市中醫院孫浩老中醫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辨證精準,切中病機,善用經方治療多種小兒咳嗽,現舉5例驗案說明如下:
調胃承氣湯通腑肅肺治咳嗽
金某,女,4歲,咳嗽6天來診。因發熱咳嗽家長給予感冒藥治療后,熱退而咳嗽未愈,咳嗽有痰,煩躁寐差,納呆,大便已一周未解,舌苔滿布黃厚膩。
證屬痰濕內阻,腑氣不通,治以通腑肅肺。
方藥:生大黃5克(后下),玄明粉3克(沖服),制半夏6克,橘紅5克,炒白蒼術各5克,川郁金10克,炙甘草3克。2劑,隔日1劑服用。
二診:患兒大便已通,咳嗽已止,睡眠已安,納稍增,舌苔稍厚,予王氏保赤丸口服鞏固療效。
按:《傷寒論》調胃承氣湯原文:“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傷寒吐后,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可見此方具有瀉熱和胃、潤燥軟堅的功效。孫浩認為,該患兒外感表證后出現煩躁寐不安,便秘等癥,屬陽明腑實,熱雖聚于胃,而未見潮熱譫語等證,主以調胃承氣湯。方中以大黃苦寒泄熱去實;芒硝咸寒,潤燥軟堅,通利大便;炙甘草甘平和中;加制夏、橘紅化痰燥濕;郁金行氣解郁。諸藥合用,共奏通腑肅肺止咳之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