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中醫經驗: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左明晏 胡文穎 湖北省襄陽市中醫醫院
湖北省襄陽市中醫醫院胡思榮教授是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業醫40余載,治學嚴謹,學識淵博。他運用溫病學理論,依三焦論治,以和調氣為指導思想,采取宣降同用、化潤并舉、上下分消等治法,且因時參辨,靈活施藥,充分發揮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優勢, 且匠心獨運,多有新解,故屢屢頗有效驗,F將其論治咳嗽的思路與經驗介紹如下。
三焦論治,重咳之源
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人稱葉薛吳王溫病四大家)創立及發展了溫病學理論,衛氣營血辨證及三焦辨證,使得中醫基本治法在外感病方面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及發揮。導師胡思榮繼承了溫病學醫派之學術精髓,形成了一套完整獨特的學術理論體系。處方注重簡約,用藥輕清醇正,調理營衛氣血,崇尚扶養脾胃,補肺固腎并重視膳食療法和情志調理。
根據臟腑的生理及病理特點,導師胡思榮活用溫病學理論,因肺為嬌臟,乃五臟之天,在上屬上焦,故選方用藥以輕靈辛宣為主。脾胃為升降之樞,腹腔之上,橫隔下面,居中屬中焦,選方用藥以平衡升降調和為主。肝體陰而用陽,腎主精而封藏,肝腎屬陰位下屬下焦。肺失宣降所致上焦咳嗽者,用藥多選用味薄氣清且辛香之品,因其具升降之性,輕巧靈動,故多選用桑葉、連翹、蘆根等宣降肺氣為主。脾(胃)失升降所致中焦咳嗽者,在選用止咳化痰及和胃運脾藥物時, 多選用姜半夏、枳實、陳皮等, 既能調和脾胃,肅降肺胃之氣, 又可恢復其升降樞紐之功。腎為水下之源,生痰之本。肝主疏泄,助肺幫脾,肝腎失調所致下焦咳嗽者,通常選用咸寒滋陰藥物既調補肝腎,又增強疏肝、納氣之功,如生地黃、麥冬、沙參等。
調氣為和,宣降同用
人體氣機的升降是相互協調配合的,氣機升降失調是導致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恢復良好的氣機升降狀態是治療咳嗽重要法則之一。內傷咳嗽患者,其肺之宣發清降功能多有不同程度損傷,或肺之肅降與肝氣升發功能協調障礙,治療當升降同治,通常采用宣肺、肅肺同用或宣發肺氣與清降肝氣并舉的方法。導師胡思榮宣肺氣常用麻黃、杏仁、前胡等,降肺氣多選桑白皮、厚樸、白前等。舒宣肝氣則用柴胡、鉤藤、枳殼等,清降肝氣則用青黛、旋覆花、山梔等。諸臟氣機升降協調,出入有序,則咳嗽易愈。臨床運用中,可以宣降同治配合病因治療用藥,或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宣肺降氣藥,可提高療效。
導師胡思榮經常告誡學生,咳證之發雖皆云是肺氣上逆所致,但決不可因此認為肅降肺氣是治咳之主要方法而一味使用,更須知在針對引發咳嗽的主因,如外邪、痰飲、腑氣不降、肝火犯肺等,用藥時必須要考慮到肺之氣機運行的規律。肺氣除有肅降作用外,其宣發作用乃是肺主氣功能的主要體現,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肺氣之宣通,在散邪,化痰蠲飲,平降逆氣,滋陰潤肺時都要加入宣發肺氣之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