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要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第 8 頁
記者:設立高中杏林班,除了普及中醫藥知識,對我們學校儲備中醫藥人才有何作用?
翟雙慶:設立高中杏林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使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前移,讓學生在中學階段就提前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現在就缺少這一環節。
目前,高考進入中醫院校的普通新生傳統文化淡薄,因為他們經歷的是10余年現代基礎教育;這種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對于接受西醫或自然科學學科,十分自然和順暢,但在學習中醫時,接受和轉型困難。有些學生,到了四五年級才真正明白中醫是怎么回事,該怎樣學習,但已錯過了學習時機,非常可惜。
當然,“杏林班”招生標準也不低,筆試過中考分數線后,還要進行面試,要對中醫文化有興趣,記憶力好。目前,學生報名很踴躍,有很多學生沒有考進這個班,就去旁聽。
記者:讓高中生學中醫,課程如何設置,怎樣定位?
翟雙慶:針對高中生,課程不能太深,太專業,實際上就是想普及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老師講得要有意思一些。幫助學生逐漸建立一套東方思考問題的思維,這樣切合中醫 ,以后學中醫就有基礎,好入門。
主要課程有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國學導讀、中國古代哲學基礎、中醫藥學知識概論這幾門課程,主要是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指點研讀國學經典的門徑,使學生了解與中醫學緊密相關的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概念、范疇、學說以及思維方法等。如中國古代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精氣學說、天道(人道觀)、知性觀以及初步了解中醫學的學科特點。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