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推動中醫藥發展
中醫視點:標準化推動中醫藥發展 呂愛平
●中醫藥標準化根基于中醫藥學術的進步,而中醫藥學科發展也離不開中醫藥標準化。
●我國中醫藥標準化工作推動中醫藥逐步走向世界,并得到國際組織的認可和采用;各國家、地區的中醫醫療機構、中醫從業人員數量大幅增加;為實質性開展中醫藥國際合作與交流提供了廣闊平臺。
●標準化工作既需要科研創新成果的積累,也需要政府管理部門的組織協調和戰略指引。中醫藥標準化已然成了中醫藥發展戰略的具體要求之一。
●中醫藥標準化研究工作要制定具有能夠把握全局的發展戰略,又要在戰術上隨機應變,搭建立足需要和目標導向的聯動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指導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 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看,標準化是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有效舉措,是規范管理和促進學科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醫藥標準化的探索之路,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發展于90年代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下,中醫藥標準化已成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引領和支撐中醫藥事業發展、促進中醫藥全球化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化促進中醫藥學科發展
標準是建立在科學、技術和經驗的成果基礎上的,是衡量學科成熟度的重要標志,是體現學術發展和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推動學術進步和國際交流的有效方式。中醫藥標準化根基于中醫藥學術的進步,而中醫藥學科發展也離不開中醫藥標準化,兩者相輔相成。
中醫藥是我國的原創醫學,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同疾病做斗爭的豐富經驗的科學總結,并具有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的鮮明印記, 形成了與西方醫藥學迥然不同的東方風格。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中醫藥學的精髓。沒有“證”的判定標準,“辨”就失去了基礎,沒有了依據。基于辨證論治規律個體化診療特征表現雖多,但它離不開基本證候類型的范圍,并一定有其共性規律。中醫診療個體化,不是強調醫者“千人千面”的個體經驗,更多的情況是強調“大同小異”的病者的個體特征和規律。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從大量的個體化診療活動中總結、提煉出一些共性的特征和經驗,這些就是中醫藥標準形成的重要基礎。
中醫藥標準的制修訂,將科學技術的成果和從實踐中積累的先進經驗,加以總結和提煉,匯集了行業專家的經驗,展示了最新的學術進展;同時,中醫藥標準的研究制定、實施、修訂、再實施、再修訂的過程中,新的成果和經驗不斷被吸收、保存下來,將會推動中醫藥學科的繼承創新、學術的進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