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概論教學中傳承中醫思維
中醫教育:在概論教學中傳承中醫思維 徐紅欣 河北大學藥學院
“中醫藥學概論”是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衛生部“十二五”期間,供藥學類專業用規劃教材中僅有的一門涉及到中醫藥學的課程。筆者任教6年,對教學中的種種困境深有感觸。
種種困境有根源
學生認為課程不重要
相對學生而言,從事中醫藥的人士從專業角度,成年人從自己的人生體驗中,知識分子從文化的重要性中,很容易認同祖國醫學的重要性,也比較容易認同這門課程的價值。但對初入校門的大學生而言,只能是外在灌輸。他們往往既無感性認識的直接體驗,又無理性認識的高度。所以,如果這門課程被列在必修課中,就不得不學;若被列入選修課程,則多半心不在焉,即使他們非常喜歡這門課,也難投入大量精力。
懷疑中醫藥的正確性
中小學教育所授均是現代科學,學生們養成了還原分析的思維方式。而中醫藥學的思維方式卻屬于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學術體系,所以這門課程必然會給他們帶來觀點的沖突與思維的混亂。導致從現有的層次,他們很難認同中醫藥,如果一個人,懷疑自己所學內容的正確性,則很難有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難度大
學習中醫藥需要勤奮,更需要文化的熏陶、思維方式的培養、悟性與思辨,而對中國傳統文化所知甚少的人,即使他能認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也很難學進去。另外,在學時太短,教學內容太多;有些學校藥學專業根本不設中醫藥方面的課程,有些設了也是選修課,學時不超過54學時之余,課程內容卻無一例外不是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診斷學等學科的濃縮版。篇幅雖可以濃縮,但一個個相連的知識點卻不能濃縮,理解學習它們的過程更不可能濃縮,否則便無法得到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給教與學都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