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要回歸中醫本質
中醫教育:中醫教育要回歸中醫本質 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 王省良教授
中醫教育有四個特點:首先作為醫學教育它是精英教育。西方發達國家都把它當作精英教育,但中國卻把它當作大眾教育。一個專業招近千人,而美國一個專業一般只招50人、100人;第二是職業教育。在西方國家,一般本科畢業后才能報考醫學院,學費也貴得離奇;第三是人文和科學的融合。西醫也是融合的,但中國中醫體現得更為突出;第四是中醫的知識體系需要“悟”。知識分為意會知識和記憶知識,中醫屬于意會知識,它是一個意象思維,西醫是形象思維。因此,中醫比西醫要難學。
中醫的人才培養教育,一是要回歸中醫的本質,要徹底改變目前完全克隆西醫的培養模式。我們從2012年開始在深圳做試點,學生在校本部兩年,第三年進入醫院進行臨床學習。上午跟師出診查房,下午進行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學生理論課時沒有變,但是實踐比其他學生增加了一倍多;其次就是要構建教材體系。中醫的教材,重復率太高,西醫也有重復,但是比較少。中醫藥要跟上時代步伐,要吸收現代科學營養,不要排異現代醫學。現代中醫生如果不懂現代醫學,就不是一個好中醫。我們中醫院也不要怕人家說你西化,醫院就是救死扶傷的地方,如果你不能為病人解決問題咋能留住病人,沒有病人咋發揮中醫特長,所以,應該大膽吸收現代醫學成果把醫院做強、做好,只有這樣才能讓患者享受中醫療法的好處;再次就是要處理好現代教育與師承教育的關系,兩者不可偏廢。完全靠師承,解決不了我們中國廣大人口對醫療衛生資源的需求,而完全靠現代教育培養不出真正合格的中醫;最后是師資隊伍建設刻不容緩。老師的中醫功底一定要深厚才能講好課。我們現在已經辦了一個青年教師培訓班,找全國最好的師資隊伍來講。但建立一個優秀的師資隊伍談何容易?中醫的成長可能需要20年,30年,甚至50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