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要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第 3 頁
記者:在生源上有什么要求呢,是以中醫名家子弟為對象嗎?針對他們家傳或祖傳中醫的特點,學校會如何安排課程?
翟雙慶:直系親屬具有中醫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尤其是名醫或者家長有一技之長的,我們是要充分考慮的,當然學生的高考成績也是重要的指標,要求在當地重點線以上。
在課程設置中,普通中醫五年制的必修課仍然保留,因為這是中醫本科生在現代社會必備的知識和素養。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國學導師組、經典導師組,配備專門老師,增加了國學和中醫經典的比重。并且這些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校外導師或家庭導師,從大一第二學期開始,在課余和寒暑假就一直跟師。進入臨床實習后,學校為學生配備導師,采取一對一的跟師臨診,跟師在整個五年的學習生涯中不間斷,而且占有很大的比重。
記者:您提到的國學導師組、經典導師組,和以往的學習方式有所不同?
翟雙慶:導師點書,先講解這本書,大家討論,再社會調研,自己寫體會。并經常組織專家講座,像顏正華、王綿之、王洪圖、劉振民、錢超塵、樊正倫等都曾做過講座,負責導師還要經常抽查他們背誦經典的情況。總之,對經典和國學學習更活躍、更主動,而且是多角度的,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見識和眼界也都拓寬,關鍵是知道如何學習中醫了。
記者:臨床跟師,導師是如何一對一指導的呢?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