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談中醫之龍火及其降伏第 4 頁
補火何以能引火歸源
不少人對補火何以能引火歸源之理或存思疑。筆者覺得,此理近乎于大家所熟悉的引力問題。我們都知道,萬有引力是由于物體所具的質量而在物體之間產生的一種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體的質量以及相互間的距離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們之間的引力就越大。這就是為什么質量小的天體都繞著質量大的天體做有規律的天體運動,就如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一樣。
火之本性炎上、外散,一般而言,人體上部、外部的陽氣更多,對下部、內部的陽氣本就容易形成一個引力態勢。如果陽虛于下或內,這種引力優勢就更明顯了,于是虛陽易受上部、外部陽氣之引而上浮或外越,形成內真寒、外假熱或下真寒、上假熱的陽虛陽浮證。借卦而喻,就如由上卦、外卦乾陽,下卦、內卦坤陰所組合的否卦之象,這就是“水寒而龍起”。當然也可以因果相反,因龍(火)起而水寒。因此,補腎火就類似增加下部、內部的陽氣質量,以增強其與上部、外部陽氣抗衡或牽引的力量。甚至腎陽(龍火)充沛的情況下還可形成自身的引力優勢,使上部、外部之陽下沉、內蘊,而成上陰下陽之泰,這就是引火歸源了。此時人體之陽在下,陽主升,則能溫五臟、煦六腑,蒸津于上;陰在上,陰主降,則能甘霖遍灑于身。陰陽兩者不但能發揮自身最大的功用,且可相互為用,陰陽上下之氣交則為泰,泰則通,通則安。
譬如艾灸涌泉能引火歸源,很多人就難以理解,明明是增加了人體的總熱量,何以反能治療一些有上熱或興奮癥狀如高血壓、口瘡、失眠、焦躁等病癥?《靈樞·本輸》云:”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該穴為人身諸穴之最下,足少陰為腎經,主水,五行中水居最下,此猶天一之水由至下涌出。若此穴得溫,人體至陰之位得陽而充,陽充則引力增,上部之陽被引就下而歸源。火一歸源,猶如地下之水泉被蒸動,則腎經之氣如源泉之水,涌出而灌注周身,氣行則水行,真正地做到了水津四布。所以艾灸涌泉常能讓人產生滿口甘津,此人體水泉上涌之兆,亦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之佳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