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氣化析“埃博拉”
中醫學術:中醫氣化析“埃博拉” 張馳 長春中醫藥大學
自古,中醫在面對大型瘟疫時都有杰出的表現,對于現在醫學暫未解決的疾病同樣具有完備的病因病機模型。筆者試根據《內經》和《傷寒論》的氣化理論分析該病癥狀及證治思路如下。
發病的運氣學要素
今年歲次甲午,歲土太過,少陰君火司天,也就是說五運中“土運”較強,六氣中“火”為主導。
《素問·氣交變大論》:“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上應鎮星。甚則肌肉痿,足痿不收行……病腹滿溏泄,腸鳴,反下甚,而太溪絕者,死不治。上應歲星。”
從五運來看本年份因雨濕因素作用易導致太陰氣化受阻而患“腹滿溏泄”。
《素問·至真要大論》:“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煩熱,……病本于肺,尺澤絕,死不治。”從六氣來看今年病人易于患出血癥、腹脹滿。
綜上所述,甲午年歲運雨濕旺盛,脾胃易受影響,導致患“腹脹”的幾率增加,在外感邪氣之后易導致太陰氣化不利,邪氣滯留彌久不愈。而六氣中“火”為主導,因此心、腎、血液循環、生殖系統易受影響,同時易引起少陰氣化不利而導致太陽、少陰同病。
以上致病特征比較符合埃博拉“發熱、惡寒、腹脹、腹瀉、出血”等癥候特點,因此該病在今年高發是順理成章的。
六經氣化失常及對策
雖然中醫學界認為《傷寒論》主要適用于因“寒邪”所致的疾病,但傷寒氣化學派認為在整部《傷寒論》中貫穿的人體生理、病理和六經氣化路徑是一定的,無論邪氣為何屬性在臨證中皆可據人體固有之氣化路徑靈活變化而遣方論治。
該病第一階段主要特征:急性起病,高熱、畏寒、極度乏力、頭痛、肌痛、咽痛、結膜充血及相對緩脈。從癥狀上看此階段患者太陽、少陰兩經氣化失常,“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太陽氣化失常則不開,不能行其衛外之功,故見“高熱、畏寒、頭痛、肌痛”等癥。“太陽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少陰”,該病邪氣暴戾傷及太陽而關聯所中見之少陰,更受司天之氣影響,故癥見“極度乏力、咽痛”等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