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中的恒動觀思想
中醫學術:《內經》中的恒動觀思想 熊繼柏 湖南中醫藥大學
《內經》認為,整個自然界包括一切物質及整個人體生命活動,都是永恒地運動而無休止的。它把物質運動歸納為陰陽二氣的矛盾運動,把物質運動的形式概括為升降出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就是說,清陽之氣上升于天,濁陰之氣下歸于地,所以天地的動靜,是以變幻莫測的陰陽變化為綱紀,因而有四時生長收藏的變化,終而復始,循環不休。《素問·六微旨大論》又云:“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無論升或降,都是不同形式的運動,而升與降又是互為影響的,所以升降不止,運動不息。
自然界的升降運動,最明顯地表現在天地云雨的變化,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清陽為天,濁陰歸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清陽之氣上升于天,濁陰之氣下凝于地,但地上的水氣可以蒸發,化氣而上升為云,而天上的云又可以形成雨,再降落到地面。故謂“地氣上為云,云出天氣”,“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它不僅科學地解釋了云雨的變化,而且形象地說明了天地陰陽之氣的升降作用。
人的生命本來就是一個不斷運動著的機體。人體各種功能活動,如呼吸空氣,吸收飲食,輸布精微,排泄廢料等,都是升降出入運動的表現,也是升降出入運動的結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對此作了概括:“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府。”不僅如此,人體氣血營衛的運行,更是升降出入運動的表現。《靈樞·營衛生會》說:“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人體營氣、衛氣的循環運動,正是升降出入運動的結果。
升降出入運動也是生命的保障,升降不息則生命不已,自然萬物是如此,人的生命更是如此。《素問·六微旨大論》指出:“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凡生物的內部存有生生不息之機,名曰“神機”,生物的外形存在、依賴于氣化的作用,名曰“氣立”。若出入的功能廢止了,則“神機”毀滅,若升降的作用停息了,則“氣立”危亡。
沒有出入,也就不會有人類的發生、成長、壯實、衰老與死亡;沒有升降,也就不會有萬物的發生、成長、變化、收斂與閉藏。所以說,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有升降出入的運動。唯有永恒地運動,也才有事物的發展變化,“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六微旨大論》)。就是說,事物生死成敗的關鍵在于運動,不斷地運動,就會不停地發生變化。這一運動的恒動觀,是為《內經》一條重要的學術思想。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