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重識十八反十九畏
中醫學術:重識十八反十九畏 萬蘭清 深圳市萬眾國醫館
從古至今,“十八反”、“十九畏”幾已成“定論”,中藥從業人員必背,藥房調劑人員有權限制醫生使用或拒絕發藥,患者也因此多有質疑。
然而,遍覽中醫醫籍,用相反相畏藥配伍成方者比比皆是,尤其是當代,臨床運用越來越普遍。于是,這個問題就成為醫、藥、患者三方間一個常常發生的矛盾。似有必要從臨床實踐的角度,從醫藥兩方面進一步論證,以求得共識。
從源頭而論,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七情”配伍關系的記載,后世歷代醫家著述,從《本草經集注》《日華子本草》《唐本草》等,到《本草綱目》也都沿襲了這個說法,都有“諸藥有相制使例”的內容,只是代有增加,遠不只十八反十九畏了。
“畏反藥”如《日華子本草》記載的“相畏”內容,就增加了“硝石畏杏仁、竹葉;川芎畏黃連;天南星畏附子、干姜、生姜;代赭石畏附子;砒黃(砒石)畏綠豆、冷水、醋;水蛭畏石灰;金畏水銀;生銀畏石亭脂(即硫磺)、磁石;朱砂銀畏石亭脂、磁石;石亭脂畏畏細辛、飛廉、鐵;鐵畏磁石、灰炭!钡17項之多。
“相反”的內容增加了“蓮花忌(《日華子本草》把相反稱為忌)地黃、蒜;牡丹忌服蒜;天雄、烏頭、附子、側子并忌豉汁;常山忌菘菜;生地黃煎忌鐵器;楊梅忌生蔥!钡7種。其他的藥食忌類更多達19種,茲不贅。
這還僅為《日華子本草》一書中“相反”“相畏”兩者的增加內容,其實,歷代關于配伍禁忌的認識和發展,說法是不一致的,各本草書均有新增內容,僅《蜀本草》中相惡(在該書即相畏)的就有60種之多?梢姟笆朔础薄ⅰ笆盼贰睔v來都是不確定的。
那么,是誰定的“十八反”、“十九畏”呢?
一般認為,“十八反歌”源自張子和《儒門事親》,“十九畏歌”源自劉純《醫經小學》。由于歌訣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和傳頌,于是廣為傳播,影響很大,業內人漸漸習慣遵循。作為一代宗師,他們提出的一些個人觀點是可以重視和借鑒的,但是不是就可以作為具有法律性的、權威性的“定論”,予以執行?這就要看這“十八反”、“十九畏”是否真有道理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