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中醫之談魂說魄
中醫學術:中醫之談魂說魄 潘毅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
●中醫所言之魂魄與民間相較,更傾向于實用,只探在生象,不究身后景。中醫更多關注的是以之為概念的相關心理、生理與病理現象。
中醫教材通常有一怪現象,“魂魄意志”幾個字雖不少見,但解釋卻常語焉不詳,沒有展開來說。中醫學的這種學術尷尬,皆因“魂魄”二字,與民間所言的“魂魄”字眼一般,似帶巫韻,于是就成了一個學術心理上的無形雷區,怕一碰就會連累中醫被疑為迷信或唯心。但“魂魄”的內涵于中醫,真如民間?真有那么難說明嗎?
《左傳·昭公七年》云:“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又云:“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孔穎達注解說:“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既殊,魂魄各異。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也。附形之靈者,謂初生之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啼呼為聲,此則魄之靈也;附所氣之神者,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此則附氣之神也。”《朱子語類·卷三》謂∶“人死則魂魄升降,日漸散而不復聚矣。”幾段大意為:魂魄生來即有,陽神曰魂,陰神曰魄,為可附形與氣的不同精神形式,不能離開人之形氣而獨立存在,機體死亡了,魂魄也將隨機體的消亡而消解,順帶解釋了魂魄各自的功能,這些注解當接近遠古魂魄原意。
中醫所言之魂魄與民間相較,更傾向于實用,只探在生象,不究身后景。更多關注的是以之為概念的相關心理、生理與病理現象。以下我們就先談魂,后說魄,再論理。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