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中醫之談魂說魄第 2 頁
談魂
說到醫學之“魂”,不由想起了幾年前的一宗軼事,《廣州日報》在周末一般會有一個版面登載醫療信息,其中有一個醫讀問答之類的欄目。一天,一讀者問:常處于將醒狀態,意識漸清,但卻支配不了身體,想動動不了,幾經掙扎才能動,問是什么病?其中一個中醫師的回答是:“這個病臨床很少見,書本沒記載,建議住院檢查。”少見?這不是夢魘嗎?有過這種經歷的人恐非少數。另一個主任中醫師說“這是大腦皮層過于興奮”,僅此一句,再沒下文,答了等于沒答。
那么夢魘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答:這是肝所藏的“魂”出了問題。但在現今的中醫界,能將夢魘與“魂”相連的識見者,恐未過半。問題是,這本該是業界內的淺識、常識,但古之淺識卻成今之高見,真令人啼笑皆非,現今中醫學術之失神離魂,于此可見一斑。
關于“魂”,《靈樞·本神》的“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定下了基調。即魂受神支配,生理上,神動則魂應,魂動則神知;反之,凡神動而魂不應,或魂動而神不知,均屬異常,《類經·藏象類》以“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游行之境皆是也”括其病理,并言明了神與魂的生理、病理關系是:神藏于心,故心靜則神清;魂隨乎神,故神昏則魂蕩。
就病狀言,“夢寐”是魂的第一種病狀,但這里的夢不是指常態的夢,而是夢中驚駭、惡夢、夢游、夢囈、夢魘等非良性夢境。何以如此?還是以“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作據來分析:夢魘是神動而魂不應,故欲動而不能動;夢游是人在夢中游行而神不知、夢囈則是口說夢話而神不知,均屬魂動而神不知。如此魂不能隨神往來,不能與神相互乎應,故謂“神昏則魂蕩”。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