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伏羲是古中醫藥學的始祖第 5 頁
伏羲古中醫藥學是中醫藥學的總源頭
伏羲是古醫藥學、針灸學的始祖。他源于生活實踐,造書契、畫八卦、嘗百草、制九針、療疾傷、棄生食、啟熟食,從采野果、菜蔬中總結出療疾的經驗而嘗百草、辨藥食性味,從先民軀體染疾求生存的自然救治中,受到砭石的敲打及刺療中受到啟示,創制九針,應用砭石九針刺激人體疼痛部位而辨經穴,用八卦辨識開穴針刺,并用艾灸治療疾病。陰陽、五行、八卦及嘗百草、制九針開創了古中醫藥應用之先河,所以說伏羲古中醫藥學的祖國中醫藥學的總源頭。因此,中醫藥學的發展是與社會環境、文化傳統、政治、經濟等發展緊密相連的。祖國中醫藥學理論的形成是在伏羲古中醫的基礎上,歷代醫家在長期診治疾病的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補充完善形成的。
1.伏羲古中醫藥學生命哲學思想體系的形成
伏羲古中醫藥學以陰陽、五行學說分析人體的五臟六腑的生理病理來進行辨證論治,用六氣、四時、水火升降之變化來指導審因用藥。春秋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在總結伏羲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基礎上,將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有機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陰陽五行理論”學術流派,為中醫學理論的系統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伏羲陰陽辯證法思想在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廣泛推行要歸功于經典《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醫易相通,醫源于易,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是通過近取諸身、遠察諸物、取類比象的方法來診察疾病的。這正是伏羲“仰觀俯察”所創立的,也是《易經》的主要思想。因此,醫學界素有“不知從易者,不可為太醫”的訓誡。宋徽宗時期編撰的《圣濟總錄》,將《周易》和醫學著作《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一同歸入他們理解的三皇之書《三墳》。按這一理論推論,則醫學是易學派生的,易的基礎是陰陽八卦,八卦是伏羲首創,伏羲對中醫學的貢獻還有嘗百藥,創制九針,發明針灸術。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