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從肝論治慢性咳嗽第 4 頁
烏梅丸法
烏梅丸是治療厥陰病的代表方劑,由細辛、桂枝、黃連、黃柏、當歸、人參、川椒、干姜、附子、烏梅組成。臨床上常常有咳嗽以夜間23點至3點為主者,用溫熱藥無效,這時要考慮到病邪傳入厥陰的可能,因半夜子時、丑時正是膽經、肝經氣血旺盛之時。“病在厥陰當寒熱并用”,可以選用烏梅丸化裁施治。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咳嗽》中就有用到烏梅丸的案例,如“石氣左升,腹膨,嘔吐涎沫黃水,吞酸,暴咳不已。是肝逆乘胃射肺,致坐不得臥。(肝犯胃肺)安胃丸三錢(筆者注:安胃丸即是烏梅丸化裁而來,由烏梅、川椒、附子、桂枝、干姜、黃柏、黃連、川楝子、廣皮、青皮、白芍、人參組成)”。用烏梅丸法治療慢性咳嗽屬于寒熱錯雜者,這種思路給人啟迪。
祛風法
慢性咳嗽與過敏有關者,中醫認為有風邪,可以在辨證的基礎上聯合過敏煎(銀柴胡、防風、烏梅、五味子)。祝諶予教授的過敏煎具有柔肝、疏肝、祛風之效,經藥理研究證實是具有較強的抗變態反應的驗方,常用于蕁麻疹、濕疹、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患,咳嗽反復發作有過敏因素者可配伍過敏煎使用。
養肝陰法
慢性咳嗽病程日久耗損五臟之陰,從而傷及肝腎之陰。補肝腎之陰治療慢性咳嗽屬于金水相生法,臨床上多用麥味地黃丸或都氣丸加減化裁,或一貫煎化裁治療。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