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從整體方法論看整脊治療學
中醫學術:從整體方法論看整脊治療學 韋以宗 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
近年來,有些人對“整脊”一詞望文生義,當作動詞,把單一的手法也冠以“整脊”;也有些人,認為整脊專科是把中醫的學科“敲碎”。這些觀點實際是對整脊科不了解。
所謂整脊,就是把當前臨床上內科、骨傷科、針灸科、推拿科治療頸腰病的方法進行整合,用整體方法論整合到頸腰病治療上來。所謂整體方法論,就是用整體觀、系統論和動態觀認識、觀察事物,以解決整體各個要素之間矛盾,從而達到整體平衡協調的方法。中醫學的治療方法,基本上是整體方法論的療法,因此,國際上原來把傳統醫學稱為“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近幾年來,又改稱為“整合醫學”(Integrated Medicine)。中醫治療學中用中藥組合的方劑,就是根據八綱辨證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通過“君、臣、佐、使”藥物配合,完成調整機體陰陽氣血平衡協調的,也就是“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則方法。
但是,并非所有的中醫療法都是以整體方法論的療法,特別是一些外治法,如正骨、推拿、針灸,就不一定達到整體調整的目的。簡單地說,一般的治療方法是疼痛——止痛,而整體方法論治療學的治療方法是疼痛——止痛——恢復機體整體平衡協調。單一的正骨,只能解決局部的錯位,而不能恢復力線平衡;單一的推拿,也只是改善部分肌肉韌帶的張力,不一定能使骨關節錯位復位。同樣的針灸也是疏通部分經絡,而起不到正骨、推拿作用。因此說,不是整體方法論的治療法。
對于脊柱勞損病而言,主要病因是力學失衡,其表現為骨關節錯位繼發椎曲紊亂,導致從脊椎椎間孔發出的神經受損,甚至椎管內的脊髓受壓(頸椎的椎動脈受限),附著椎骨的肌肉韌帶力學失衡而出現系列癥狀體征。整脊學,是用整體觀認識脊柱,通過調整脊柱骨關節錯位,對脊柱勞損傷病所致失調進行系統整理,使之達到整體平衡。而系統整理,就是整體方法論。整脊治療學三大原則是理筋、調曲、練功。其中理筋的目的是松解肌肉韌帶力學失衡,為正骨提供力學支持;正骨的目的是調曲,使脊柱達到對位、對線、對軸,恢復其結構力學平衡;練功是理筋、調曲的自我療法,椎曲恢復后,通過自主練功,使肌肉韌帶起到“夾板”作用,維持其生理狀態的穩定。因此說,三大治療原則就是整體方法論的治療原則。為達到此目的,運用四大療法,即正脊調曲法、推拿針灸法、內外用藥法和功能鍛煉法,是將中醫傳統治療脊柱勞損病的方法,用整體方法論進行整合,為三大治則服務。整脊治療學在實施三大原則、四大療法時,采取醫患合作、筋骨并重、動靜結合、內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腰病治腹、腹病治脊的八項策略,是整體方法論的治療策略,充分體現了整體觀、系統論和動態觀的思維方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