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三節 腰部病癥(下)第 9 頁
4.X線檢查 腰骶椎X線檢查的目的在于排除其它疾病(如結核、腫瘤、骨折等),并有利于發現椎間盤突出的一些線索。本病常見的X線征象有如下幾個方面:
(1)正位片 可同時脊柱側彎,椎間隙兩側不等寬,棘突偏斜與棘突過線失常。
(2)側位片可顯示 腰脊柱生理前凸減小或平直。在正常情況下,由于生理前凸的存在,任何兩個腰椎體上下四個緣不能在一條直線上。用直尺放于相鄰兩椎體的后緣(上位椎體后上緣及下位椎體的后下緣),若出現上位椎體下緣和下位椎體的后上緣,也通過直尺,即說明腰椎生理前凸減小或平直。
椎間隙等寬或前窄后寬。正常情況下,由于生理前凸的存在,腰部椎間隙呈前寬后窄現象。若出現前后等寬后前窄后寬征象,應視為突出間隙。測量方法:沿兩椎體相等緣(上位椎體下緣與下位椎體上緣)各劃一條延長線,觀察其椎間隙有無寬窄的改變。
椎間隙變窄。是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的結果、若有下肢神經受累癥狀,可視為突出間隙。若有相鄰椎體緣骨質致密硬化,而無坐骨神經癥狀者,可視為椎間盤退變,而不作為椎間盤突出的征象。
椎體緣硬化與唇狀或刺狀骨贅。該現象多見于椎體兩側或前緣,后緣較少見。如臨床癥狀典型、X線片具備下列一種情況者,可有診斷意義。1.局限性某相鄰椎體角增生、硬化;2.某相鄰椎體后緣增生者。 椎管內游離骨塊 此頗少見,但有時較大,向后游離在椎管內。此征象對該病診斷有肯定意義。但其發生機制不明確。
腰骶角變直多見于腰5骶1椎間盤突出或變性。因腰骶角變異較大,所以,只有腰骶角明顯變直,才有其臨床意義。測量方法:沿腰椎、骶椎中軸各劃一條直線,測量其交角,正常為一百二十度到一百四十度之間;或以骶骨上面與水平面所呈角度亂表示,正常腰骶角為三十度到四十度。
(3)斜位片 顯示病變間隙變窄,或前窄后寬征象。
總之,本病從生理到病理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它在臨床癥狀和體征上有許多特點,決不能單獨地去研究X線檢查的征象,更不能企圖找出本病的絕對特征,必須緊密結合臨床,畸形全面分析,找出規律,做出正確判斷。椎間盤突出定位診斷。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