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三節 腰部病癥(下)
六、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亦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見原因,臨床較多見。
【解剖生理】
腰椎具有生理前凸,第3腰椎位于前凸的頂點,是1到5腰椎的活動中心,成為腰部屈伸及旋轉活動的樞紐。兩側的橫突粗長,2、4次 之,1、5橫突最短并向后方傾斜。由于腰3橫突最長,承受杠桿作用力最大,其上所附著的韌帶、肌肉、筋膜等承受的拉力亦大,故損傷的機會增多。
腰部脊神經出椎間孔后,分為前、后兩支。前支粗大,構成腰、骶神經叢;后支較細,分為內側支與外側支,內側支分布于肌肉與后關節,外側支成為皮神經。臀上皮神經自腰椎1、2、3椎間孔發出,穿過橫突間韌帶骨纖維孔之后,行走于腰椎2、3、4橫突的背面,緊貼骨膜經過橫突間溝,穿過該橫突上附著的肌肉到其背側。但腰4、5脊神經則無皮神經發出。腰椎橫突上附著有大小不等的肌肉。前側有腰大肌、腰方肌,橫突尖端有橫架于棘突與橫突之間的橫突棘肌,兩橫突之間有橫突間肌,橫突背側有骶棘肌。另外,尚有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借助于腰背筋膜,起于1到4腰椎橫突。
【病因病理】
腰椎兩側橫突所附著的肌肉與筋膜在相互拮抗或協同的作用下,以維持人體重心相對平衡和穩定。因外力或受寒冷刺激等原因,使一側腰背筋膜和肌肉強烈收縮時,其同側或對側均可在肌肉牽拉力的作用與反作用下,附著于第3腰橫突部的筋肉組織,最易引起損傷。嚴重者可造成橫突撕脫性骨折,合并廣泛的肌肉、筋膜、肌腱撕脫傷,引起出血和漿液滲出。損傷輕者,則產生橫突部骨膜增厚與肌肉附著處撕裂、出血、腫脹、肌肉緊張或痙攣,使通過肌肉、筋膜間的神經后支外側支或血管束受到卡壓,而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癥狀與體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