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三節 腰部病癥(下)第 11 頁
(2)復位和矯形手法(統稱動腰手法) 下列手法可根據病人體質及傷情,有選擇地穿插在常規手法中施術,亦可單獨應用,如“腰椎旋轉復位法、懸腹牽伸按抖法”及牽引等手法。為便于練習,按體位將常用動腰手法分述如下:
1)坐位
腰椎旋轉復位法 病人坐于方凳上,兩足分開與肩等寬,雙臂自然下垂;助手面對病人正坐,固定其雙下肢,以維持病人正坐姿勢。術者坐于病人后方,先用拇指摸清患椎棘突偏歪的方向(以第4腰椎棘突向右偏歪為例。)
術者用右手自病人右腋下經腋前、掌根壓于頸后,拇指向下、余指扶持左側頸肩部(囑病人腰部放松,稍低頭,雙足踏地、臀部正坐,不要移動),左手拇指橈側抵緊向右偏歪棘突的蚴側,在右手下壓頸部、身體前屈、側彎及旋轉動作的同時,左手拇指向左上方頂棘突,可覺指下位移感或伴有“咯啪”響聲,示復位。雙手拇指由上而下推理兩側骶棘肌與棘上韌帶數遍。亦可施“握腕拉臂推棘法”,見腰椎后關節紊亂癥。
雙手推肩動腰法 病人坐勢同上,兩臂交叉于胸前、手握對側肩或前臂;助手固定病人雙膝上部。術者立其后方,雙手分別按扶病人兩肩外側,同時用力向相反方向推至最大限度,將腰部充分充分旋轉,左右反復數次。此法亦適應于其它腰痛。
扳肩推腰后伸法 病人正坐于方凳或床緣上,兩腿稍分開。術者立其背后,一手握肩部,另手掌根放于同側腰部,雙手協調的后扳、前推,將腰部充分扭曲、過伸。然后,用同法施于對側,反復3到5次。此法亦適用于腰部勞損及退行性脊柱炎的病例。
正坐攀足過屈法 病人正坐于硬板床上,兩下肢伸直,盡力前屈,同時術者雙手握拿病人腕部(或肩部),用力牽拉,將其腰部過屈,反復5到7次。此法適用于椎間盤突出后期神經根粘連的病例。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