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婦人以血為本第 4 頁
觀當今之人,動少而逸多,食味厚重,常致氣血流通不暢,甚則發為瘀血。婦人瘀血,胞脈瘀阻,則見月經推后、經閉、月經量少、痛經,或有崩漏不孕、產后腹痛、惡漏不盡,甚則癥瘕包塊。今之醫者多用活血化瘀之法。《血證論》云:“瘀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反而阻新血之化機。故凡血癥,總以去瘀為要。”“瘀血,既與好血不相合,反與好血不相能”,“瘀血不行,則新血斷無生理”,都進一步強調了瘀血的危害性,提出了活血化瘀、推陳致新的重要性,故活血化瘀法成為治療婦科病的重要法則。又者,婦人多憂愁傷感,常致肝氣郁結,肝之疏泄功能失調,氣機不暢,也常致氣滯血瘀而發生多種婦科病。治當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故有“女子以肝為先天”之論,氣順則血順,氣行則血行,可見舒肝解郁也乃治療婦人病的重要手段。
血不容邪
血者“以奉生身,莫過于此”,其濡養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而婦人經、孕、產、乳均以血為物質基礎。血者宜平和純凈,最忌邪氣相犯。醫家陳良甫云:“婦人月水不調,由風冷乘虛,客于胞中,傷沖任之脈。”朱丹溪曰:“有積痰下流于胞門,閉塞不行。”以上三論均指出了外邪入侵血分為病的病因。
臨證所見,寒邪客于血脈,血行失暢,沖任胞脈損傷。血為寒凝,則致痛經、月經后期、經量過少、妊娠腹痛、不孕癥等。治當以溫經散寒,寒祛則血和,病自可愈。若有火熱之邪,伏于血分,常迫血妄行,熱擾沖任,則見月經先期、崩漏、月經過多、經期延長、胎動小產、產后發熱、惡露不絕,甚則擾動神明,變生他病。治以清熱涼血,熱去則血寧靜也,更有痰濕、飲邪為患,有形之邪,客于沖任胞脈。血為之瘀塞,久則痰濁瘀血互結,發為癥瘕包塊,甚則成為惡性壞病。此均為邪氣犯血脈所致,故醫者應有防邪“治未病”之理念,也實因血不容邪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