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張學文釋溫病毒瘀第 6 頁
熱毒壅盛,毒瘀交織,淤塞心竅者,臨床常表現為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喘渴多汗,肢冷肢厥,顏面青灰。治當清熱解毒,化瘀開竅,用清營湯合至寶丹或紫雪丹、安宮牛黃丸加紫草、紅花、桃仁、當歸尾。
瘀熱搏結,引動肝風,則神昏譫語,肢體抽搐甚或角弓反張。治當清熱解毒,化瘀息風,用清營湯加鉤藤、丹皮、羚羊角。熱毒壅盛,內陷心腦,神昏不語,用牛黃丸、犀珀至寶丹、清瘟敗毒飲。
熱毒雍盛,邪留血分,灼傷血脈,迫血妄行,外溢而瘀阻肌膚,表現為肌膚瘀斑、瘀點、青紫;內溢腸胃,外出孔竅,表現為鼻衄、咳血、咯血、嘔血、便血、尿血。治當清熱解毒,涼血化瘀。肌膚斑疹、青紫用化斑湯;出血用犀角地黃湯加減。
毒熱阻滯脈絡,傷津耗血,陰竭氣脫者,則形成內閉外脫之證,臨床表現為舌絳而干,喘渴大汗,肢冷厥逆。治當益氣生津化瘀,用生脈散加丹參。
余邪留戀,深伏血分,瘀滯不解,則低熱,夜熱早涼,熱退無汗,心煩。治當滋陰透邪化瘀,用青蒿鱉甲湯。邪久入絡,凝瘀膠固,則肢體痿廢,當用三甲散(地鱉蟲、醋炒鱉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蠶、柴胡、桃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