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黃帝內經》與臨床
中醫學術:《黃帝內經》與臨床
《黃帝內經》作為中醫學的經典著作,其對中醫學的重要貢獻不僅體現在建立了豐富而完善的理論體系,還在于其蘊含著豐富的臨床應用內容。《黃帝內經》在臨床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原文及理論在臨床中的應用
《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可以說現在中醫臨床的治療思路、方法都與《黃帝內經》的臨床運用有著密切的關系。金元時代醫家張子和說:“《黃帝內經》是一部治病的法書。”《素問》、《靈樞》的162篇原文不單是醫學理論的基礎,更是臨床實踐的指導。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所說:“木郁達之,火郁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指出了五郁的治療原則,其對臨床就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又如《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中的華佗以怒愈病案、《醫部全錄·醫術名流列傳·文摯》中的以怒愈病案、《儒門事親·內傷形》中的因憂結塊的喜勝悲案、病怒不食的喜勝怒案、驚門的“驚者平之”案、《儒門事親·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術》中的恐懼勝喜案、《續名醫類案·癲狂》中的喜愈因憂致癲案、《續名醫類案·哭笑》中的悲勝喜案,均是《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情志理論: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憂、憂勝怒,以及由于七情作用于人體引起人體氣機的不同變化(《素問·舉痛論》:“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的應用。再如“損者溫之”、“勞者溫之”,指出治療勞損虛弱的疾病應重視陽氣,從補益陽氣入手治療,也對臨床很有啟發。推薦:黃帝內經原文
內經思維在臨床中的應用
意象思維是《黃帝內經》中的主要思維方式之一,意象思維作為中國傳統思維的主要方法,既對《黃帝內經》理論構建有很深遠的影響,又對臨床運用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如治療哮喘從肝論治,肝在五行中屬木,與自然界的風氣相應,風性主動,而哮喘突發突止的癥狀恰與風之動的特性相應,故治療哮喘時在治肺的基礎上,加以平肝熄風之藥常能收到更好的療效。再如治干燥之病從辛溫發散治療,五氣之燥與秋相應,秋的主令之氣為燥,而秋在五化中主收,在五行屬金,具有收斂的特性,故燥性收斂,在治療中應從發散的角度考慮,使用辛溫的藥物。這些均是《黃帝內經》意象思維在臨床運用的代表范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