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文:如何打造中醫名家
張學文:如何打造中醫名家 此文來源于《中國中醫藥報》
教育須“大鍋飯”+“小鍋炒”
中醫藥的繼承創新和發展比任何時期都更為緊迫,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打造中醫的名家,打造中醫藥一流品牌。
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人才是關鍵,教育是根本。幾十年來,國家設立中醫藥教育高等院校、中等院校、次級院校,使學校教育成為培養后繼人才的主導方向,確確實實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名醫還不多,特別是臨床名醫匱乏。師帶徒形式在過去的中醫教育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培養出的人數總體偏少,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未列入國家教育議程。因此我們把學校教育比喻為“大鍋飯”,師承等其他形式的教育稱為“小鍋炒”。
國家一直重視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的繼承和中醫名家的培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這是提高中醫學術、培養高水平中醫臨床名家的重要途徑。
重視經驗傳承,開展名醫帶徒。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八五”、“九五”、“十五”期間先后在全國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各地也相繼開展這方面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希望繼續舉辦全國名老中醫高級臨床講習班,啟動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以及各類專科學習班等,把這些工作扎扎實實地抓緊抓好,促進新一代名醫脫穎而出。
強調中醫教育,突出中醫特色。中醫學院必須以中醫為主,中醫學院不應該按照西醫的教學模式,應按照中醫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培養人才。
中醫的精華在于經典,例如《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如果基礎課把經典去掉,就不能領略中醫的真諦。名醫之所以出名,之所以臨床療效顯著,深厚的理論功底是其特點之一。因此我們要讀經典、勤臨床,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實踐經驗,從臨床實踐的一點一滴做起,通過日積月累的歸納總結,進一步把握有關病證的發病規律和辨治特點。同時強調整體觀念,作為中醫不能只知其一,應該知道其二,或者其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