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天人統一觀是《內經》理論核心思想第 4 頁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當地人們是依山而居,地處風沙,水土剛強,其民的衣物上,不穿帛棉多用毛布和草席,在飲食上多吃鮮美甘肥之食物,使人肥胖而血脂高之病,故西方之民應防止肥胖及血脂高之病。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當地居民,多住在高地,山嶺之邊,人們為了抗寒多吃牛羊乳汁,膏脂本厚之品,但這種膏脂甘肥之品不易消化而發生腹部脹滿之病,這也是地域特色而造成人之疾病,人與自然不相應的規律所致。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勢低洼,水土卑濕,霧露多,濕氣大,而且當地居民又喜歡吃酸味及腐臭咸鹵之品使體內多生濕,故當地人民常發生肢體拘攣、濕氣熏濁之濕痹癥,這也是地域不同造成人與自然不相應之疾病。
在此同時《內經》均提出因地而宜的不同的治療方法,也就是改善人與自然相應性,治療方法如本文所提砭石法、中藥法,炙焫法和微針治療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廣泛而深刻,全面的討論自然界氣候變化對人的影響,首先提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指出陰陽四時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變化、毀滅的根本,對人體來說也與生老病死密切相關,也與精神活動相依,故曰:“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因此,調節陰陽自然變化為治病之根本。此篇為四時陰陽變化與人體生理,病理之大綱,這種思想也是貫徹《內經》全文,是《內經》重要的核心思想,有永恒指導意義,為《內經》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