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病機實質為郁第 3 頁
銀屑病多近似于“郁熱動血”的情況,需要以治兼證為主,并不需“涼血散血”。可參考謝路《溫病闡微》治療溫病之法分以下三種情況施治。
第一種情況為衛分郁閉,邪熱入血動血。在衛之邪,本當疏衛宣解而外達,“在衛汗之可也,”但臨證所見多過早以寒涼、滋膩誤治,導致肺衛郁閉不開,無外達之機的衛分郁熱內迫入里,乘虛深入血分,迫血動血而發斑。此并非純血分證,而是衛血分同病,其臨證應以治衛分為主,“給邪以出路”。
第二種情況為氣熱入血。氣分證雖熱勢壯盛,但氣分之熱皆有外達之機,治療中應注意達邪外出,切勿令其內閉,否則氣分未罷,邪熱入血,動血,此為氣血兩燔,亦并非純血分證。治療應氣血同治,不可一派涼血散血之品。血熱由氣熱所致,欲涼血必先散氣熱,以切斷入血邪熱之源。所以化斑湯以白虎之生石膏辛涼清氣,以達熱出表,實際上開達了血熱外散之路,此即“化斑”之主要原理。陽明腑實,腑氣不通,郁熱內閉,迫而入血也屬氣血同治之列,治療應以通腑泄熱為主。
第三種情況為濕阻氣機,郁熱內迫入血動血。外感濕熱邪氣,或素體濕盛,復感溫熱之邪,熱與濕合,阻滯氣機。初起邪在上焦,阻滯于衛氣之分,流連于三焦之中,應以辛微溫芳香宣化方法,化濕濁、開肺氣暢三焦,令濕開熱透,三焦通暢,濕或從汗泄,或從小便而去,熱隨濕解。過早使用寒涼滋膩,就會濕遇寒涼而凝澀不化,甚則成冰伏之勢,熱邪為濕所遏不得透散宣化,郁而愈熾。此郁熱多內迫而發為動血之變。此時若見出血而用一派涼血之藥,氣機郁益更甚,必導致出血不止。“動血”之熱為氣機郁閉內迫而來。內迫者,不得已所致也。一有機會或內迫不甚時,熱即外出。治療重點不在涼血散血,而在開郁熱外達之路,除“內迫”之因。驅邪必給邪以退路,才能輕而取勝。若采取壓抑,限制、層層包圍,邪無退路,必作殊死之爭,將貽誤病機,變證遂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