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氣相求芻議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同氣相求”是指人體內的某種因素與外界的致病因素相對應而形成一定類型的疾病而言,它是中醫學的特色理論之一。中醫學認為人有多種體質,而每一種體質又易患與其相對應的疾病。充分了解中醫的“同病相求”理論,對倡導“治未病”,對疾病的預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醫學中的“同氣相求”有二種意義。
第一,首先指出了某種體質容易感受相應的淫邪。如《素問·八正神明論》云:“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人則傷五臟……故曰天機不可不知。”《靈樞·百病始生篇》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賊風,與其身形,參于虛實,大病乃成。”明確指出了天人相應,兩虛相感而為病的理論。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云:“邪之中人,奈何?岐伯曰: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明確指出了寒與寒相感而致病。臨床常見外寒內飲之喘促即因寒飲入胃,循經上達于肺,肺素有寒則易內外相合,寒邪進而客肺,致氣逆上行引動體內伏邪,故咳而喘息。
有醫家總結云:“要知易風為病者,陽氣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氣素弱,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勞傷者,中氣必損,須知發病之日,即正氣不足之時。”明示了體質因素對疾病的敏感性。
第二,“同氣相求”指人體發病與傳變的傾向性,實則也與人體體質類型關系密切。《靈樞·百病始生篇》特別提出了“氣有定舍”的觀點。說明了各種邪氣在人體內傳變致病有一定的部位,《素問·咳論》說“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又云:“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氣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反映了六淫致病與五臟虛實喜惡相應。臨床如脾虛之人易感濕邪為患,常致腹瀉、消化不良等癥,在婦人則常見帶下,實則是“濕土之氣,同類相召”之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