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應認清三個理念
□ 毛德西 河南省中醫院
治未病是中醫學的預防學,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病后防復”等內容。善于治未病的醫生稱為“上工”,而僅能治已病的醫生稱為“中工”或“粗工”。治未病學的基本理念是:天人相應觀、形神合一觀和動態平衡觀。
天人相應觀
“天人相應”,即順應四時、順應晝夜、順應日月變化的觀點。四時陰陽的變化,乃自然界萬物發生、成長、壯大、衰老、死亡的根本因素。違背四時陰陽變化的規律,就會出現異常災害,人類就會發生疾病;只有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使自身的精神活動、起居作息、飲食五味、工作時序與四時陰陽的規律相適應,才能達到健康長壽,即“得道”。
人與天地息息相通,天有日月,人有陰陽;天有春夏長夏秋冬更替,地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制化,人有肝心脾肺腎五臟生克。如此緊密的相應,就確定了人體內環境必須與自然界的外環境相一致,即春養肝以應春之生,夏養心以應夏之長,長夏養脾以應長夏之化,秋養肺以應秋之收,冬養腎以應冬之藏;一年四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適應天地之氣的更替。《素問》指出,一天之內陰陽的變化也有一定規律,即早晨甲氣初生,日中陽氣至盛,日西陽氣漸衰,夜半陰盡陽生。疾病也會隨著這種變化呈現出“旦慧、晝安、夕加、夜甚”的特點,依據自然界的變化,制訂相應的預防措施,宣傳普及這方面的科普知識,使人們懂得“防患于未然”的可行性及科學性,就能使機體處于良好的健康狀態。
形神合一觀
治未病還應遵循形與神的和合,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調神與養形是統一的。《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只有“形與神俱”,才能“盡終其大年,度百歲乃去”。所謂養形,主要是指臟腑、精血、肢體、五官九竅等有形機體的攝養。形體是產生神的恨本,只有健康的形體,才會煥發出充沛的精神。《素問·上古天真論》強調,只有“形體不敝”,才能“精神不散”。所謂養神,乃指凋攝精神,理順心理。神傷則形傷,神亡則形亡,此即“失神者亡,得神者生”。在養神方面,中醫學更強調心神的作用,要求做到少思寡欲,恬惔虛無,故有“心神乃形之大主”之說。若單純的強調養形(即形體的活動),而忽略養神(即心理的調節),心懷邪念,志向不明,即使健康的形體也會步入早衰狀態;而片面的強調養神而不重視養形,勞心過度,思慮不已,則精神也會因無強健的體魄顯得疲憊不堪。
中醫學形神共養的觀點,與現代醫學關于健康概念是一致的。健康不僅是指強壯的體魄,還包括飽滿的精神狀態。精是構成形體的物質基礎,人體臟腑經絡的功能,均賴精所化生的“氣”而發揮能動作用,故常精氣并稱;精氣充足則能養“神”,而“神”則能統帥精氣的生成和敷布,使形體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動態平衡觀
治未病的直接效應應當是機體達到動態平衡,即陰陽平衡、氣血平衡和臟腑功能的相對平衡,以適應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與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陰陽平衡是機體健康長壽的前提,滋陰以和陽、扶陽以和陰則是維持陰陽平衡的兩大原則。“上工”的養生理念是“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但在疾病因素干擾情況下,祛邪也是維持陰陽平衡的積極措施,而醫生的職責則是“救其萌芽”,正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所說,“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與血相互依存,氣可生血、行血;血可化氣、裹氣,二者如影隨形,同行同止。若氣血失去平衡,就會出現氣血不生、不化、不行的病理變化,從而引起臟腑、經絡功能失調而發病。因此,調理氣血,使之達到不偏不依的平衡狀態,亦是養生保健的重要課題,《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謹道如法,萬舉萬全,氣血平正,長有天命。”
中醫學認為,人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臟腑之間互相依存,互相協調,互相影響,保持著動態的平衡狀態。若某臟有病,就會影響到其它臟器及其相關聯的五官、九竅。《金匱要略》云:“上工治未病……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里包涵有“已病早治”和“既病防變”的早期治療思想。而“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治未病”必須明確臟腑之間的生克關系,有了這樣的理念,才能提出必要的預防措施,截斷疾病的轉播途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