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突發傳染病,中醫藥當有作為
中醫視點:應對突發傳染病,中醫藥當有作為 曹洪欣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在防治瘟疫的實踐中,發揮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特點,通過掌握臨床特征及辨證論治的基本規律,能在緊急而又特殊的時候顯示出早期干預、毒副作用小,能減少西藥后遺癥、并發癥等優勢。
●提高中醫藥應對突發公衛事件能力,需要不斷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在中醫藥領域建立開放、競爭、協作的機制;發揮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的先進性,加強中醫藥防治流行性傳染病的研究工作。
近年來,艾滋病、SARS、人禽流感等突發性、傳染性、病毒性疾病的不斷出現,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中醫藥防治疫病具有悠久的歷史,中醫瘟疫理論產生、發展與防治瘟疫的實踐,在歷代瘟疫防治中發揮了有效作用,尤其是在2003年防治SARS過程中,中醫藥治療SAR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國內外認可。然而,在防治突發流行性傳染病方面,中醫藥的優勢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在面對隨時可能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如何更好地發揮中醫藥的作用?這仍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中醫疫病理論源于實踐,至今有效
歷史上中醫藥在治療熱病及瘟疫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西方歷史上,瘟疫流行常常帶來人口數量大幅度下降。如發生于公元6世紀的世界上第一次鼠疫流行,使歐洲南部1/5的人口喪命;發生于14世紀的第二次鼠疫流行,整個中東地區有1/3人口死亡,其中城市人口有1/2死亡。但是在我國,自西漢一直到明代,人口數基本上在4600萬到6000萬之間波動,瘟疫流行并沒有引起大幅度的人口數量下降。到了清代,雖然從現存的文字記載看,這一時期瘟疫流行超過此前任何一個時期,但人口數量卻有了大幅度增長,至乾隆年間,達到了2億多,這和清代中醫溫病學的形成和成熟有很大的關系。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