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從中醫學看基因決定論
張英棟 山西省晉中市第三人民醫院
“同一粒種子,為什么在甲地能夠發芽而在乙地卻不能發芽呢?這似乎只能說明,種子本身沒有問題!”裘沛然先生在其《人學散墨》一書中如是說。其本意并不是談論遺傳,但筆者讀到這句話時,卻想到了基因在疾病發生中所占的地位。基因好比種子,種子是否發芽——即基因是否被激活發病,取決于甲地或乙地的土壤是否適合種子發芽,而并不取決于“種子本身”。
基因不能決定人是否生病
中醫學的稟賦、體質、先天等概念就已經蘊含了基因的內容。稟賦分稟賦殘缺、稟賦不足和稟賦不耐等。稟賦殘缺,多可尋找到固定基因,而更常見到的稟賦不足的疾病,卻未必能在基因上得到反映。稟賦不耐,與基因相關但并不一定由基因決定,指對外界各種因素,如飲食、植物等有不同于常人的反應。如“人有稟性畏漆,但見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終日燒煮竟不為害也”(《諸病源候論·漆瘡候》),需要注意的是“稟賦不耐并非出生就顯現,也不一定終生不變,每一個體對各種因素的易感性和耐受性可隨年齡、環境而改變”。中醫學用稟賦、體質、先天等概念,可以準確地反映遺傳的疾病易感性,并且有一整套成熟地指導臨床的治療體系與之相應。稟賦等中醫概念可以包含基因所要表達的內容,而基因卻只能表達稟賦的一部分內容。
基因決定論,從中醫角度說,就是先天決定論。《健康報》的一篇文章指明“人身處不同的成長環境,體內的基因會不定期地發生表觀遺傳學的變化”。這說明基因對于人體的作用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能實現的基因檢測是不可能動態監測這些變化的),也即基因并不能決定人體是否生病、是否健康。這與中醫學中先天可以影響后天,卻不能決定后天相仿。基因能夠決定的是遺傳的疾病易感性,疾病易感性并不是說一定會得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