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論《內經》標本理論
《內經》中有關標本的內容散見于眾多篇章中,如《素問·標本病傳論》、《素問·至真要大論》、《素問·湯液醪醴論》、《素問·天元紀大論》、《靈樞·衛氣》、《靈樞·病本》等篇均有涉及,內容包含經脈標本、六氣陰陽標本、先病后病標本等。標和本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淮南子·天文訓》有“本標相應”之說,指出“標本互相對應”。就其本意而言,草木之枝葉末梢謂之“標”,草木之根謂之“本”。標本常用以概括說明事物的本質與現象、原因與結果、先與后、主與次等關系,范圍包含廣泛。
經脈標本
在經脈標本理論中,“標”形容經氣彌散之所,經氣流注之終末部位,故在頭面、胸背等。“本”形容經氣本源之處,經氣始出生部位,故在四肢末端部位。清·張志聰《黃帝內經靈樞集注》中云:“蓋以經脈所起之處為本,所出之處為標。”《內經》中完整介紹針灸標本理論的是《靈樞·衛氣》篇,其中詳細記述了手足三陰三陽經脈的標本,并討論了體表肢節部位與各經標本的相應關系和穴位。“本”,是指經氣集中的本源部位,手足三陰三陽經脈的本部都在四肢下部。“標”,是指經氣彌漫擴散的部位,十二經的標部主要分布于頭面胸背等上部。由此可看出,標本理論講究本經脈首尾相應,但多強調部位的作用,不強調是哪一個穴,文中可見“之中”、“之間”、“之端”、“所”等記述,并沒有直接談到具體的腧穴。
經脈標本理論主要用以闡明四肢與頭面軀干之間經氣運行的升降關系,說明經氣集中與擴散的關系,著重于經脈脈氣的彌散影響,與根結理論同是《內經》成書時期的重要針灸理論。兩者主要有三個不同點:標本理論出現早,根結理論出現晚;標本理論指一段經脈,根結理論具體到了穴位;標本理論包含經氣布散的范圍大,根結理論專指經脈之根井穴以及經脈之結頭身部某器官。結合眾多《內經》中關于標本理論的論述,可見當時標本理論也是醫學通用理論之一,故《靈樞·衛氣》篇云“能知六經標本者,可以無惑于天下”,充分強調了這一理論的重要性。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