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須系統構建“治未病”學科
中醫視點:亟須系統構建“治未病”學科 薄智云 中國針灸學會
•中醫“治未病”是對潛在的、可能危及生命與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療端口前移,是對重大疾病的預防性治療與飲食、生活方式的全面輔導,以達到延緩發生或控制相關疾病的目的,是一種醫療行為。
•目前中醫“治未病”缺少臨床專家的深度參與,是影響治未病學科發展的潛在危機。建議國家從制定“上工治未病”規范與臨床指南的角度,組織各?祁I域的頂級專家有序地開展“治未病”學科的系統構建。
“治未病”是兩千年前《黃帝內經》提出的概念。隨著疾病譜的不斷變化對醫學提出新的挑戰,使人們重新對醫學的目的進行審視:醫學的目的不僅是治病,更重要的是不讓人們得病!爸挝床 钡睦砟钤俅我鹑藗冴P注,并已經出現了遍地開花的勢頭。健康管理、足底按摩、理療按摩等等,一夜之間都變身為“治未病”。
那么,什么是“治未病”?“治未病”是“上工治未病”的簡稱。古代的“上工”是現代專家的代名詞,而且古代對上工的要求更苛刻,上工是相對于中工、下工而言。說明醫生的培養順序是由下工,進而中工,最后上工的進步過程。因此,“上工治未病”應該是醫療行為。對于這個問題,由于西方對從事醫療有嚴格的行業管理和法律規定,因此,存在問題有限。而中國由于行業管理的缺失與法制意識的淡漠,加上國家對治未病沒有明確的定義,人們可以通過文字游戲來進行宣傳,淡化了治未病的醫學性質。
中國文化注重養生與保健,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道家文化尤其對養生有深入的研究!饵S帝內經》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边@些都為疾病的預防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而在此基礎上派生的養生保健系統,在理論上與中醫有密不可分的同源性,為醫學與保健養生的嚴格區分,帶來一定的困難。但二者之間的服務對象與對專業的要求有截然的差別,必須徹底分離,才能使各自的行業健康發展。
“治未病”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有人把亞健康與“治未病”對應起來。其實,亞健康是近年來西方醫學提出的一個模糊的、并沒有明確指向與定義的空泛概念。它起源于西方的藥品文化,通過補充維生素、鈣片、魚油等物質對所謂的營養失衡進行調節。而中醫“治未病”是對潛在的、可能危及生命與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療端口前移,是對重大疾病的預防性治療與飲食、生活方式的全面輔導,以達到延緩發生或控制相關疾病的目的。其治療目的清晰、方向判斷準確、有專科醫師參與指導,是事前進行整體評估,事后進行系統評價的系統工程,也是“治未病”醫師組織實施的系統性治療與研究工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