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醫對中醫哲學思想構建的影響第 6 頁
整體施治的合一性
從整體觀上看,佛醫與中醫都是先以人的整體性入手,而西醫則是先以人的局部入手,忽略了人的整體層次。
佛醫還特別重視病人的康復,提倡護理好病人。佛教把“看護病人”列為“第一福田”。從醫學的本質上講,醫學之道就是祛病救人,健康長壽。故佛醫中的中道觀與中醫的整體、平衡觀具有合一性。若以佛教唯識家的心王和心法看來,就是心王神明,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八識就會各安其守,上傳下達,政令暢通。以此養生,就會延年益壽。否則,心王不明,貴賤不分,八識相亂,政令閉塞,心所有法中的煩惱、隨煩惱就會產生。如此非但不會長壽,還會災禍臨頭,危及生命。
神秘色彩的合一性
中醫脈診,通過脈搏的率律去推判營衛、虛實與脈氣盛衰等臨床意義,是西方現代醫學所掌握的科學知識所不能完全解釋的內容。中醫一直為西方醫學所詬病,是因為中醫領域中有許多西方現代科學所無法觀測到的神秘內容,比如人體的的經絡分布,精氣神的存在,佛醫中的氣、脈、明點、業這些都被打上了“神秘主義”,被定為“迷信”當中醫人士試圖以科學語言解釋這些“神秘色彩”時又被打上了“偽科學”。對于經絡體脈,中醫在物質研究上走出別樣的路徑,總結出人體穴位分布,開拓了針灸、艾灸等治療方法。佛醫對于氣脈則在意念研究上走出了自由天地,開拓出深遠細密的禪修方法。對于這些目前現有科學手段的認證體系所無法見證的經、脈認識,在西方醫學主導的醫學語境里,都被打成了“迷信”、“不科學”的記號。其實,科學從來都是伴隨著人類認識自然的程度而不斷修正的。一千年前認為科學的東西被五百年前的科學所否定,五百年前的科學又被一百年前的科學所否定,一百年前的科學被現在的科學所否定。那么現在的科學又怎么能保證不被一百年后、五百年后、一千年后的科學所否定呢?相信中醫、佛醫的諸多內容會和日食、潮汐一樣,曾經的神秘隨著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入成為科學。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