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論治與生命的本質第 3 頁
2.世界萬物的本原不能歸結為“物質”。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物質與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物質是“封閉的能量”,能量可以生出物質。在物質和能量之外,信息不僅有獨立存在的意義,而且對萬物的生成與演化,尤其是反饋系統,具有不可缺少的特殊作用。一般認為,物質、能量、信息是構成世界的并列的三大要素。而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這三大要素的背后,更深層的存在是關系。以上大體是以空間為本位看世界。
如果以時間為本位看世界,那么世界的本原是“氣”。“氣”,“細無內,大無外”,其呈現是“象”,顯示的是萬物的自然整體層面。氣的實質是從無到有的生,是因生而形成的關系,它傳遞信息,妙化萬物,與有形之物相互轉化。
3.把“物質”定義為“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不確切。唯物論屬于還原論,它把一切還原到物質這個靜態化、簡單化了的“原點”上。“客觀實在”可以包括現象、過程、關系、整體和所有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等等,但這些不應屬于“物質”概念。物質一定與實體相聯系,形態結構不固定,但一定表現為某種形態的實體,否則就喪失了物質概念的本來意義。
因此,“物質”本身是具有還原性的概念。唯物論要求尋找一切事物的“物質根據”,以此為認識的最終目標,故唯物論的認識論屬于還原論。還原論有積極意義,也有不可克服的局限。
4.唯物論追求客觀知識,不承認知識的主觀性和主體因素。這一點明顯與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沖突,也與對心理、情感、美和許多復雜性、整體性事物的認識不符。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