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成熟、發展、開放的理論醫學
中醫視點:中醫是成熟、發展、開放的理論醫學——與《2500年前中醫是成熟科學嗎》作者商榷
2013年4月10日,《中國中醫藥報》第三版刊登王強先生的文章《2500年前中醫是成熟科學嗎》,文中認為中醫是理論醫學,批判中醫停滯不前的觀點,筆者深為贊同,但文中把中醫理論的成熟和發展對立割裂起來看待,筆者實在不敢茍同,有必要與之商榷二三。
中醫理論成熟的標志是《內經》成書
誠如王強文中所說,《黃帝內經》可以算是中醫學基礎理論的奠基之作。筆者有必要讓王強明確一點,何謂“奠基”呢?就是《黃帝內經》系統完整地勾勒出了中醫理論基礎。什么叫理論醫學,就是用其理論可以說清楚人體生理現象,可以指導和解決各種臨床問題,可以解決西醫認為“新出現的疾病”,可用以回答“新出現的疾病”之原因,亦即依其理論可以預防治療各種疾病,可以使人健康長壽。中醫是理論醫學還體現在:它運用陰陽五行的準確含義完全能夠解釋中醫的各科學說,能夠說清楚中醫臟腑、經絡、氣血等理論是怎樣建立起來的,說清楚中醫的治療原則,說清楚病人發病及其痊愈的原因,隨時可用以指導臨床。中醫理論幾千年來解決了中華民族遇到的各種疾病,包括近幾十年來遇到的現代醫學無法解決的或沒有很好療效的新出現的疾病,如SARS等。
因此,《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成熟的標志。而王強文中也說,《黃帝內經》據歷代醫史學家的考證意見,其成書最早的年代可能為從公元前400多年的戰國至公元前200多年的秦始皇建國之后,但更多的學者意見則是公元前100多年之后的西漢中后期。據此可知,《黃帝內經》成書的具體年代雖還有待史學考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黃帝內經》成書距今2400~2100年之間。所以,說2500年前中醫就達到了“成熟的科學”未必就錯,至少不是原則分歧,而是枝節學術問題,對此王強斷然說“毫無根據”太偏激和武斷。
中醫理論在成熟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完善
按照哲學的觀點,真理是沒有止境的。中醫的發展歷史同樣印證了這一觀點。《黃帝內經》的這種奠基作用并不排斥其發展完善,其發展完善并不能否定其奠基地位,這好比建房子,框架打好了,不是說不需要再繼續完善充實了,繼續完善充實也肯定不能再動基礎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