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視點:感悟中醫
中醫視點:感悟中醫 龐愛國 安徽中醫學院門診部(國醫堂)
中醫,不是一個界定名詞。中醫,蘊含著某種智慧,凝聚著某種能量,承載著某種情結,詮釋著某種文化,履行著某種使命。中醫,是一種技能,但她比所有技能都更有文化;中醫,是一門藝術,但她比所有藝術都更有活力。
有人說中醫是唯物的,她靠經驗形成了理論;有人說中醫是唯心的,她靠想象繪成了系統。這兩種說法都不全對!神農嘗盡百草,擇善者以為藥用,可知其非唯心;軒轅聞道岐伯,定經絡垂訓后世,當曉其非唯物。見道時,物即是心,心亦是物,心物一體;不見道時,心不能物,物不能心,心物兩異。
中醫之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學中醫如練武功,既需要拳腳招式、刀槍劍戟的外功苦練,更需要呼吸吐納、精氣神靈的內功修為。否則絕不可能成為大家宗師。外功若通過苦練當可以有所成就,而內功非有此悟性則不能撥云見日。入門甚難兮!
上工其可治國,中工亦可治人,下工唯知醫病。善治國者,民安國泰;善治人者,心安人泰;善醫病者,身康體泰。其治雖異,其理則同。此理者,乃“和”也!折“中”以為“和”也!均“平”以為“和”也!所謂治病求本,本于陰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疾者,身之外患;病者,疾加也,身之內患。患者,禍害也,不正之氣也。治病即治患,即治不正之風氣也。國無不正之風,則國泰民安;身無不正之氣,則身康體泰。
人身之患,無外乎五官九竅、四肢百骸、臟腑奇恒之變也,五官九竅、四肢百骸、臟腑奇恒盡由筋、脈、肉、皮、骨所構架也,其變無非筋脈肉皮骨之病也。而其病亦莫非痰、濕、瘀、火、毒之所為,然痰濕瘀火毒亦皆從氣、血、精、津、液而轉化,氣血精津液亦莫不由五臟六腑所生成;而這一切所需之物質基礎,即飲食水谷和清天之氣也!且氣血精津液必借經絡傳輸方能滋養肢體官竅,若經絡有變,則人身仍可有患。如許諸多關鍵,若有一處異常,皆可致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