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大學新生先從文化教育開始第 2 頁
中醫高等教育多年來主要從醫學理論和臨床技能的角度傳授知識,沒有對學生認知思維模式的轉換和知識結構的調整進行必要的教育,以至于不少中醫藥大學新生在剛接觸到中醫時,很難接受中醫學知識體系,在入學兩三年后仍進入不到中醫藥專業所應有的學習狀態中,甚至有的還“抵觸”情緒強烈,專業思想很不穩固,進入臨床后對運用中醫診療技術治病也缺乏信心。
近年來,雖然已開始重視中醫文化的教育,但很多都是從大學二三年級,才開設中醫藥文化課,此時,部分同學已有了消極情緒,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時機。并且,現在出版的不少中醫文化類圖書或教材,多從歷史、哲學、宗教、人文的角度介紹一些文化常識和故事,主要起到了豐富文史知識的作用,對中西文化差異導致的觀念誤區、認知思維轉換、知識結構調整等現實問題卻涉及不多。
筆者認為應盡早開設“中醫文化入學教育課”。通過開設本課程,可望填補中醫高等教育課程設置上的一項空白,使剛入學的學生在接觸中醫藥的初期就能對中醫科學知識體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這樣,一可鞏固專業思想。讓中醫大學生能夠學會以東方式的認知思維方式,接受和學習中醫藥知識,思考和應對中醫藥問題,奠定良好的“愛中醫、學中醫、用中醫”的專業學習基礎和思想認識基礎,從根本上解決多年來中醫藥大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固的問題。
二是樹立事業信心。讓中醫藥大學生通過了解中醫藥的學術特色和與西醫相比獨具的臨床優勢,樹立學習中醫藥所必需的事業信心和正確的醫學價值觀,解決中醫藥大學生事業奮斗方向不明確的問題。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