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中醫五行學說治心身疾病第 2 頁
案2 抑木扶土治惱怒傷肝,木旺乘土
周女士,61歲,家屬陪同就診,代訴“抑郁癥伴慢性腹瀉3年余”。問診緣于家中失竊后怒氣頓生,終日憤世怨言,致家人畏懼避煩,逐漸孤獨寡言,情緒低落,自語晦氣,然觸景即心煩易怒。證見面色萎黃,脅腹作脹,腸鳴腹痛即大便泄瀉,瀉后痛緩,日行2~3次,納差,唇舌質淡,舌邊齒痕,苔薄白,脈弦細。查肝功能、血脂、血糖、甲狀腺功能測定均正常,血壓120/68mmHg。擬查大便常規,患者拒絕。西醫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輕度抑郁”。中醫診斷為“郁證,腹瀉”,治以疏肝法抑強為主,健脾法扶弱為輔,擬用柴胡疏肝散合痛瀉要方加減:白術30克,白芍、防風各20克,陳皮、柴胡、香附、當歸、川芎、大棗各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1劑。
服用2周后,腹痛、腹瀉明顯緩解,胃納轉佳。守此法隨證加減,連續服藥6周,腹痛腹瀉未再發作,面容氣色唇舌轉紅潤,脈緩,自訴“都好了,不想吃中藥了”。家屬也反映未見其發怒或脾氣急躁。
按:五行中的肝木“在志為怒”,故怒最易傷肝。“脾屬土”,“在志為思”,其性升發而惡濕壅,有化生氣血的功能。常態下應為“木克土”,肝木條達以疏泄脾土之壅塞。此案患者由于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條達,肝氣郁結日久橫逆,導致乘脾犯胃,出現肝脾不調,肝胃不和的癥狀,影響脾(胃)的受納、消化、運送營養精微的功能,亦稱為“木旺乘土”、“木不疏土”。采用“抑木扶土”法,較之一味地使用健脾止瀉藥療效好。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