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中醫五行學說治心身疾病
周旭文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中醫學中的“五行學說”,將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功能,歸結為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病理系統,配對五行;將人體的各種情志和表象,歸結為以“五志”為特征的五種情志變化,配對五行。“五行”與“五臟”、“五志”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當五行不能維持正常的相生相克生理平衡狀態時,生克關系即轉為乘(乘虛侵襲,克制太過)侮(被克強勢,反欺侮主)關系,產生相應的關聯性病變。筆者將“五行學說”運用于心身疾病的治療,通過調理情志、巧妙配伍用藥,促進了心身疾病的康復。
案1 滋水涵木治驚恐傷腎,母子同病
王老太,69歲,因頭痛、眩暈、心煩乏力1周由女兒陪同來院就診。患者3個月前因車禍致頭部外傷,有一過性昏迷史,受驚恐慌、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不敢上街,談車色變。出示當時CT報告未見明顯出血灶,建議復查CT被拒絕。脈細澀尺弱,舌紅苔剝。診得血壓146/90mmHg,口服絡活喜,查血脂、血黏度略超臨界值。西醫診斷為腦外傷綜合征、緊張性頭痛、高血壓。中醫辨證屬眩暈、頭痛之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擬用滋水涵木法,通過滋養腎陰以養肝陰,柔肝疏肝,平肝潛陽,熄風通絡,防止腦卒中發生。選《丹溪心法》之大補陰丸加平肝熄風藥:炒黃柏、炒知母、山茱萸、丹皮、白芍、天麻、白蒺藜、川牛膝、鉤藤各12克,熟地、生地、懷山藥、益母草各15克。水煎服,日1劑。囑其安心靜養,清淡飲食,避免精神緊張刺激。
守該法隨證加減服藥共4周,患者頭痛、眩暈解除,情緒穩定,已能獨自來院就診和出門買菜購物,見車也不再恐懼。后予全天麻膠囊和六味地黃丸鞏固療效。
按:本案病機為外傷致腦竅失養,且驚恐傷腎,日久腎陰不足以滋養肝木,肝失疏泄常見情緒波動,煩躁易怒;肝陰不足,以致肝陽上亢,致肝風上擾出現頭暈。腎在五行屬水,在志為恐;肝屬木,在志為怒,其性條達,惡抑郁。故此案為“水不涵木”之證,滋水涵木,肝腎母子同治,標本兼顧比單純平肝熄風法效果要好。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