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一節 頸、背部病癥第 5 頁
【臨床檢查】
病人以坐勢為宜,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檢查頸項活動幅度是否正常。術者立于病人背后,一手安撫病人肩部,另手扶其頭部,將頭頸部前屈、后伸、側彎及旋轉活動。注意其活動在何角度出現肢體放射痛,或沿何神經分布區放射。并注意其它癥狀的出現,有助于確定頸椎病的類型。
2、觸診時術者立于病人后方,一手扶其頭部。另手拇指由上而下逐個觸摸頸椎棘突,可發現:一、患椎棘突偏離脊柱中心軸線;二、患椎后方項韌帶剝離、鈍厚、壓痛或有索條狀硬物;三、多數病人向棘突偏歪側轉頭受限或有僵硬感;四、患椎平面棘突旁開一橫指處可有壓痛,并沿一定的神經分布區放射至傷側上肢。
3、注意傷側肢體有無發涼、肌萎縮與肌力、肌張力等情況。
4、椎間孔壓縮試驗陽性、閉氣縮肛試驗陽性、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對神經根型和推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具有臨床意義。
5、神經協同檢查應注意頸神經分布區的痛覺、觸覺、溫度覺有無改變,肱二頭肌、三頭肌腱反射有否減弱或消失,并注意下肢腱反射情況及有無病理反射。
6、X線檢查,在治療前,為了協助或明確診斷,一般須拍照正、側、斜位片。重點觀察頸椎生理曲線、鉤椎關節、關節突間關節、椎間開、椎間隙、棘突順列、椎體緣等變化情況。必要時可進行斷層照相,或脊髓、椎間盤、椎動脈造影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