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一節 頸、背部病癥第 2 頁
5.椎間孔 頸椎的椎間孔正常為卵圓形,其縱徑大于前后徑,神經根僅占椎間孔的一半。任何因素使椎間孔前后徑變狹窄,均可產生神經根受擠壓癥狀。如椎體移位、鉤椎關節增生、關節囊和神經根鞘水腫等。
6.椎管 頸椎的椎管是由頸椎體的后緣、椎弓根的內緣與椎板前內緣組成的一個縱形骨性孔道,內有后縱韌帶和弓間韌帶連結。椎管的前后徑為十到十八毫米,但在前、后、側屈及旋轉活動中可發生2毫米的改變;其長度亦發生改變,頸段脊柱完全前屈時,椎管前緣被拉長一點五厘米,后緣拉長5厘米,其內的脊髓被拉長、變細,而且緊張;后伸時,椎管縮短,脊髓松弛而變粗,易受擠壓。脊髓的第一個膨大處位于頸椎2至胸椎2水平處,頸5、6最明顯。
7、頸椎活動特點 枕環運動,低頭十度,抬仰二十五度;環樞椎的旋轉活動幅度最大,前屈以下頸段為主,后伸以3、4、5頸椎為中心,側屈及旋轉活動,是全部頸椎的協同動作,第5項頸椎是承受旋轉、扭曲最大的一個椎體。正常頸部的活動幅度(以中立位0度法計算),前屈三十五度,后伸三十五度,側屈四十五度,旋轉四十五度。
8、頸椎先天性變異
(1)移行椎 包括枕骨椎化和環椎枕化,臨床均不多見。但后者易伴環樞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和環樞韌帶發育不良。
(2)齒狀骨 為第2頸椎椎體與上方的齒狀突不發生骨性連接,臨床亦少見。
(3)融椎 為兩個頸椎椎體的先天性連接,多見于頸2、3或頸3、4椎。但前期一般無臨床癥狀。
(4)頸肋 臨床較多見,多在成年以后出現神經、血管受壓癥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