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重識十八反十九畏第 5 頁
一般來說,對于其中一些藥物,若無充分根據和應用經驗,仍須避免盲目配合應用。也就是說,在有理有據,醫者簽名負責的情況下,藥房應照方發藥,不宜在患者面前多所置言,以免給患者造成心理障礙,甚至影響醫患關系。
從管理層面看,可否進一步深入?比如,大力組織藥學研究,對“十八反”、“十九畏”各對藥物分別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得出科學結論,結合臨床醫師特別是國醫大師、臨床大家們的實際經驗,一對一對地甄別、認定,寫出新的“反畏歌訣”,以適應時代的需要。因為不少臨床醫生都知道,有些“反”“畏”藥確實有“相反相成”、“相畏相激”的作用,朱良春、李可對相反相畏藥的說法,值得重視和思考。
關鍵是醫療風險問題。朱良春和李可行了一輩子的醫,活人無算,沒有出現過醫療事故,實現了“不怕一萬”;而有些后生晚輩卻可能碰上“萬一”。除了后生晚輩孟浪行事,應受教訓外,其中是否存在因“十八反”、“十九畏”類問題,遇上糾紛的可能呢?
時代呼喚新的“十八反”、“十九畏”中藥毒性研究成果,相信當代人定能集既往醫藥學研究之大成,開現代藥理研究之新河,為中醫事業再創輝煌。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