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論《內經》標本理論第 2 頁
標本理論強調了人體頭身與四肢的密切關系,對針灸臨床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十二經均有本部和標部,據《靈樞·衛氣》篇載,十二經的本都在四肢部,標則在頭面和軀干部,這種以四肢為本的理論,主要是突出了四肢穴位對于頭身臟器疾患的遠道主治作用。《素問·標本病傳論》云:“凡刺之方,必別陰陽,前后相應,逆從得施,標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標而求之于標,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標,有其在標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標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故知逆知從,正行無間。”其中,“前后相應”指胸腹與背腰相互呼應,“標本相移”指上下相互影響,是在十二經的基礎上對標本理論的進一步闡述,臨床疾病須辨證詳察。
標本理論臨床配穴可變化多端,如在標治標,在本治本,可謂近取;如在本治標,在標治本,則是遠治;更多的是遠近結合,即標本同治。此外,《素問·五常政大論》云:“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靈樞·終始》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多指頭身臟腑病癥取用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治療。五輸穴、原穴等重要特定穴均分布于肘膝關節以下,為經氣來源,信息量大,刺激性強,分布特征亦屬于向心傳遞,故不僅有較強的治療作用,還有取穴方便、用穴安全的特點。
六氣陰陽標本
在運氣學標本理論中,“標”為少陽、陽明、太陽、厥陰、少陰、太陰。“本”為六氣風、熱、火、濕、燥、寒;在本之下,標之上,與標互為表里之氣的就是中氣。《素問·天元紀大論》云:“寒暑燥濕風,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說明六氣是氣候變化的本原,三陰三陽是六氣的標象。《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少陽之上,火氣治之”;“陽明之上,燥氣治之”;“太陽之上,寒氣治之”;“厥陰之上,風氣治之”;“少陰之上,熱氣治之”;“太陰之上,濕氣治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