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陰火病機的再認識
中醫學術:陰火病機的再認識 楊富貴 康玉斗 甘肅中醫學院
金元醫家李東垣首創陰火學說,用其概述內傷發熱的機理,并創立了補中益氣湯等著名方劑,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然而李氏對陰火理論的闡述卻比較含糊,以致后世醫家對陰火的認識見仁見智,沒有統一的定論。筆者在對李氏著作的學習過程中,就其陰火產生的機理和本質略陳管見,做為學術上的探討。
氣虛是陰火產生的原始病機
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和源泉,它既是臟腑功能活動的反映,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氣足則身康體健,氣衰則諸病由生。而氣的生成有賴于全身各臟腑組織的綜合作用,脾胃尤為重要。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氣的生成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不僅能夠化生水谷精氣,提供物質基礎,參與宗氣的生成,而且還滋養先天之精氣。正如李氏在《脾胃論》中所說:“真氣又名元氣,乃先天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之。”如若脾胃受傷,氣的生成乏源,或者勞役動作,耗傷元氣,便會致全身之氣的虛衰,全身之氣失調,必然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即“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又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氣虛,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心火者,陰火也”;“脾胃氣虛,則下流于腎,陰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論·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勞役動作,腎間陰火沸騰”《內外傷辨惑論·辨勞役受病表虛不做表實治之》。
命門之火實為陰火的直接來源
命門之火又稱元(原)陽之氣,根于腎中,先身而生,為人體最根本的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在氣機的推動和其自身主動特性的作用下,源源不斷地循三焦而布散于全身各處。對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起溫煦、推動和激發的作用,尤天之有日,而萬物方萌。正常情況下,命門之火是動而不亂,溫而不熱,潛而不越,循其常道而布散的,但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導致氣機失調或其主動特性減弱時,命門之火便會因失其常布之態,或布散失能,或郁阻失布,以致漸成“陰火”,“沸騰上沖”或成“元氣之賊”而為亂人身。其主要生成機理如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