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中醫治皮膚病的辨證思路
中醫學術:中醫治皮膚病的辨證思路 記者 衣曉峰 通訊員 李小蓮 張銳
中醫治療皮膚病,多采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中醫認為皮膚病的發生往往是氣血陰陽與臟腑功能失調的外向表現,因此常外病內治,遵循整體觀,達到陰平陽秘。中醫正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歸納、辨識人體狀態,采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局部辨證和全身辨證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的原則,從而使人體達到一種平衡狀態。前不久,在黑龍江中醫藥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首屆主任委員楊素清教授如是說。
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楊素清教授指出,大多數皮膚病的中醫病名和西醫病名是相對應的,如“癮疹”相當于西醫的“蕁麻疹”,“風熱瘡”相當于“玫瑰糠疹”,而有些病并沒有相應的對應病名,有的概念也比較模糊。有人認為中醫的辨病大體相當于西醫的診斷。有了疾病的明確診斷,才能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和預后。但中醫認為相同的疾病由于患者體質不同和疾病的發展階段不同,臨床的證型也不相同。一般是先辨病后辨證。辨病的過程往往與鑒別診斷分不開,通過詢問病史、誘發因素、發病特點和臨床表現等加以確定。
明確了疾病的診斷,就要根據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和伴隨癥狀,進行辨證分析,辨證施治。比如濕疹,診斷時要看其發病部位是否對稱、皮損特點是否呈多形性和滲出傾向,是否伴有瘙癢等。然后根據病程、皮疹特點及伴隨癥狀確定其辨證分型,進而確定治則。如急性期多以“濕熱證”為主,亞急性期多以“脾虛濕盛證”為主,慢性期則多以“血虛風燥證”為主,但因個體差異,有些患者伴有陽虛癥狀,臨床故采用溫法,以“溫陽健脾除濕”為主。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