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李時珍防治老年病思想論要
中醫學術:李時珍防治老年病思想論要 朱祥麟 湖北省鄂州市中醫醫院
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臨床經驗宏富,其對于老年病防治方面有許多獨特的經驗和見解。對李時珍關于老年病學術思想的深入研討,將為臨床老年病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鑒,同時對于養生抗老也有積極的參考價值。筆者據《本草綱目》中的有關論述,分4個方面討論之。
護肺氣,慎食治,勿損其陽
生長壯老是生命運動發展的自然規律。據《內經》所載,早在老年到來之前,變老即已在生理過程中開始了。《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男子“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說明人的衰老是由臟器衰所引起的。李時珍通過臨床觀察,認為人自30歲起,肺氣就開始衰減;此階段須注意對肺氣的保養,以防早衰。今人研究指出:“呼吸系統隨增年發生許多衰老變化,以肺的改變最明顯。”30歲人肺泡的殘氣量為0,40歲則升至40%,60歲以上較30歲時幾乎升高100%(湖南科技出版社《現代老年醫學》)。可見李時珍謂人30歲以后肺氣漸減是符合科學的見解。
肺脾為子母之臟,老年肺氣不足,常表現為脾肺虛寒,而夜多小便。李時珍認為老人小便數者,“宜以糯米作粢糕或丸子,夜食亦止”。蓋糯米性溫,可以“溫肺暖脾”(卷二十二·稻)之故。此乃用飲食療法護復肺氣以抗衰。心肺同居膈上,年老心肺陽微,則胸陽亦必不足,故常多胸痹之患,由于薤白“味辛氣溫”,故“老人宜之”(卷二十六·薤)。近人施今墨治胸痹氣滯,即常以薤白、杏仁配伍,用為對藥多效,可見其暖肺行痹之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