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李時珍防治老年病思想論要第 3 頁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內經》已明確指出35歲以后陽明脈衰,故李時珍強調中年胃氣稍損,在生活飲食上應注意保護胃土沖和之氣。他贊同“每日起,食粥一大碗……蓋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室之間爾”(卷二十五·粥)。說明培養后天,顧護胃氣是養生延壽的妙訣。否則,飲食不慎,屢傷胃氣,則中元暗損,化源虧乏,精血潛虛,種種內傷之癥蜂起,而至面黃憔悴,加速變老。
他以自身體會說:“時珍早年氣盛,每飲新茗必至數碗,輕汗發而肌骨清,頗覺痛快。中年胃氣稍損,飲之即覺為害,不痞悶嘔惡,即腹冷洞泄。”“人有嗜茶成癖者,時時咀啜不止,久而傷營傷精,血不華色,黃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嘆惋。”(卷三十二·茗)新茗苦寒,咀啜不止,衰其胃氣,損傷脾陽,故有傷營傷精之虞,飲食豈可忽諸。
補命火,顧陽氣,因人而施
老年陽氣漸衰,命門為陽氣根本,顧護命門陽氣,即可卻病延年。故李時珍指出,老人命火不足,在治病過程中,必須慎用苦寒藥物。如謂“苦參、黃柏之苦寒,皆能補腎。蓋取苦燥,寒除熱也……唯腎水弱而相火勝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卷三十三·苦參)。即恐苦參黃柏等藥損傷老人已微之命火。今人有用苦參治療心律失常者,若用于老人,當慮及此。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