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論治7法
繆茂軍 江西省全南縣中醫院
《素問·靈蘭秘典論》:“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氣之本也,魄之處也,司呼吸,朝百脈,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外合皮毛,開竅于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白色入肺,在五味為辛,與金同類,在五畜為馬,在五谷為稻,在五音為商,為陽中之太陰,通于秋氣,肺與大腸相表里。凡呼吸不利,喘息少氣,咳吐痰阻等皆責之于肺的病變,但是臨床涉肺病機常較為復雜,治肺方法頗多。
補肺法 此法用于肺氣虛證,癥見面色白光 白,咳喘無力,神倦少氣,動則氣喘,語音低怯,自汗怕冷,易于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弱而無力。該證多由久病咳喘,耗傷肺的功能,其主氣及衛氣功能失職所引起。用《永類鈴方》補肺湯加減以益氣補肺,溫中固表。藥用黃芪15克,熟地15克,五味子10克,白術12克,黨參9克,茯苓15克。
潤肺法 此法用于肺陰虛證,癥見顴紅,形體消瘦,口干咽燥,聲音嘶啞,干咳少痰,喘咳或痰中帶血,五心煩熱,午后潮熱,盜汗,少寐多夢,胸部隱痛,舌紅少津,脈細數。該證多由咳嗽日久,損傷肺陰,失于清肅,虛熱內生引起。用《重樓玉鑰》養陰清肺湯加減以養陰潤肺,益氣生津。藥用生地15克,麥冬(抽心)12克,貝母6克,丹皮9克,甘草3克,百合15克,沙參12克,阿膠10克,玉竹9克。
固肺法 此法用于肺衛不固證,癥見面色淡白,體倦乏力,氣短,動則汗出,容易感冒,自汗惡風,舌淡,苔薄白,脈弱而無力。該證多由咳喘日久致肺氣耗損,衛氣不足,不能固表而發病。用《和劑局方》牡蠣散加減以固肺止汗,益氣強衛。藥用防風12克,浮小麥9克,五味子12克,黃芪15克,白術12克,煅牡蠣20克,懷山藥15克,太子參9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