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產后三難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婦人新產,失血亡津,陰血不足,陽氣獨盛,易致痙病、郁冒、大便難,謂之產后三難。
《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開篇便舉產后病三難,示人以規矩,其云:“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難。”對產后三難,從病因病機做了充分的說明。
產后三難,目前在臨床上,由于產前檢查及新法接生的推廣,產后病痙已屬少見,然產后郁冒、大便難仍屬臨床常見。
產后大便難,此證屬水涸舟停,及仲景謂之“亡津液胃燥”之故,其非因邪熱入里,灼津傷液之故,也非因脾失健運,虛坐怒責可比,而是因產后失血亡津所致。施治之法,當滋陰生津,增水行舟。藥用生地、玄參、麥冬、當歸、首烏、肉蓯蓉、郁李仁、火麻仁、柏子仁等品。
產后郁冒,即今之產后血暈也。血暈之證,常表現有胸悶煩熱,大汗淋漓,心悸顫動,目閉畏光。脈虛細,或浮大,此為陰血虧損,陽氣浮越之故。治以補血養陰潛陽之品。藥用龜板、白芍、牡蠣、珍珠母、菊花、枸杞子、何首烏等。若停瘀為患,當以生化湯先祛瘀生新;血虛氣弱者,以當歸補血湯或急以獨參湯服之。
產后發痙,實為產后急癥之一。常見今之產后破傷風,或產后子癇,今雖少見,但屬危候。患者常見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牙關緊閉,勁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急迫,脈細滑且數,或散亂無序。中醫認為此乃營陰下奪,孤陽獨亢,夾痰上沖,擾亂心神。可用安宮牛黃丸開竅醒神,藥用龜板、麥冬、玄參、阿膠、生地以滋陰養血;牡蠣、羚羊角、鉤藤以平肝熄風;膽南星、郁金、天竺黃、菖蒲蒲以化痰開竅。元氣欲脫者,加人參以防其脫。病情穩定后,以養肝腎,健脾胃之品善其后。
需要說明的是,產后三難,皆因亡陰血虛,陽氣獨盛之故,一定要謹守病機,不可以“產后宜溫”之說而治之,多謬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